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依赖于水电和光伏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。通过新能源发电和锂电池储能,正在成为成熟的新能源系统。在中国,储能市场发展迅速。截至目前,已有20多个省份提出了支持“新能源+储能”发展的政策措施,部分地区明确要求储能分配给新能源项目的比例不低于10%—— 20%。
同时,锂电池以其充放电效率高等优势,已被世界各国视为现代储能设备的首选。2015年我国正式出口首批锂电设备,目前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1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8GWh,同比增长167%。2022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44.9GWh,2022年有望突破90GWh,同比增长88%。
2025年将超过324GWh,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。储能技术创新的突破和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产能提升,从而迎来了中国锂电池出口的爆发期。2022年前8个月,我国锂电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.26亿美元,同比增长82.97%,已超过2021年全部锂电池出口额。
在储能锂电池企业方面,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绕不开。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宁德时代127.36亿元的营收超过比亚迪114.45亿元的营收,但在储能电池产量方面,宁德时代高于比亚迪。
储能市场作为高增长赛道,政策驱动、市场鼓励,各地竞相发展。相关数据显示,59家领先的中国电池企业全球产能已超过5171.4GWh。2022年,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相关项目26个,累计投资超过2900亿元。从近几年的发展水平来看,我国锂电池储能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对于企业而言,面对全球能源技术竞争,加快构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,抢占行业制高点势在必行。随着储能对区域和国家能源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大,进入市场的资金也越来越多。目前,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5000家,储能市场中小微企业面临严峻挑战。
以深圳雷米为例,该公司正在开发光伏与锂电池的结合,实现便携式储能,为全球无电地区的人群提供离网发电系统。上游储能龙头企业垄断了大部分资源,导致中下游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弱,利润空间小。雷米选择扎根电池储能设备制造。
储能市场蓬勃发展,无数资本纷纷入局。看似储能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,实则尚未进入蓬勃发展阶段。根据我国相关发展规划,新能源储能产业刚刚进入商业化初级阶段。预计2025年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。目前,储能产业在商业化初期的技术和验收标准还不完善。
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,没有顾全大局,盲目做大产业,不具备核心竞争力。储能市场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。经济性是储能发展的障碍。除了少数龙头企业,大部分实力薄弱的中小微企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。长此以往,会导致低价无序竞争,直接导致畸形发展。
为实现储能市场的有序发展,对于企业而言,需要优先考虑前瞻性规划,落实配套项目资源,优化营收模式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商业化运营和提高效率。此外,储能不是能源。储能作为载体和中转站,具有容量、时间、空间等应用限制。大储能系统适合搭配大容量电池,符合强势企业的布局。
中小微企业可以布局家庭储能场景,通过以小见大、顺势而为的发展方式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储能市场本质上是一场能源争夺战。在下一场角逐之前,层出不穷的进入者将如何找到打开广阔市场、巩固企业在储能市场地位的钥匙。